药学科普有一种发热叫药物热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news/a_5334094.html

病例回顾

患者,男,59岁,发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8.3℃。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8×/L、中性粒细胞4.24×/L、C反应蛋白38.65mg/L、降钙素原(PCT)0.11ng/mL。胸部CT示:双肺炎性反应。结合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师考虑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性大,给予头孢曲松钠2gq12h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治疗第9天复查胸部CT示:双肺炎性反应较前吸收减少。但在治疗第10天患者突发高热,最高达38.8℃。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考虑患者肺部感染已基本好转,致热可能性低,头孢曲松致药物热可能性大。建议给予停药处理。医师采纳并予退热处理,治疗第11天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之后无再发热。

病例分析

治疗第9天胸部CT显示双肺炎性反应已明显吸收减少,C反应蛋白逐渐降低,提示肺部感染基本好转,因此感染致热可能性低,考虑为头孢曲松引起的药物热。且经停用头孢曲松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后恢复正常。暂停药物后观察并未再次出现发热,支持药物热的推测。

01

什么是药物热?

药物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停药后消失的,临床医生仔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后无法明确原因的发热反应。

02

药物热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1)超敏反应:

通常说超敏反应是引起药物热的最常见的一种机制。会有几种类型超敏反应引起药物热,其中最有可能的是体液免疫反应。药物或其降解产物作为全抗原或半抗原,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变成有功能的抗原后引起过敏反应。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后,刺激粒细胞释放致热源后引起发热反应。

其次,与T-淋巴细胞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有关。因无热源可溶解产物(如淋巴因子)的不断产生,并作用于血液和细胞间隙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所致。许多超敏反应将不会停止在药物热这一步,由于许多超敏反应与药物热并存,因此诊断上较容易鉴别,反之亦然。

2)体温调节:

有些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热。有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周围组织而引起发热,如使用过量的甲状腺素时,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使用肾上腺素时,由于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了散热过程而致发热。使用阿托品或吩噻嗪类药物时,由于减少了出汗而致发热。

3)制药或用药相关:

有些药物热与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有关,如部分抗菌药物、化疗药物与溶栓酶等药物,尽管生产工艺随发展在优化,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清除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另外,也与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关,如药物在无静脉注射临床试验证实情况下,应用时引起静脉炎及药物热;其次是无严格按药物应用的适应症用药;再次是配制溶液时pH值偏差较大;最后就是药物剂量不合理,特别是大剂量用药亦可引发药物热。

4)药物药理作用:

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会引起药物热。

如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疾病时引起发热甚至高热惊厥;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发热现象;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导致内出血时亦可引起发热。

5)特异质反应:

特殊的患者中,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热跟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

如某些患者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后出现肌肉僵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同时出现恶性发热。常见药物为氟烷类(包括琥珀酸盐)异氟醚和安氟醚。其机制认为是基因缺陷引起钙离子异常释放进入肌浆内,引导代谢反应而增加致热源所致。这种发热是致命性的,因此患者必须转入急诊室并用丹曲林来预防组织损伤。

在缺乏6-磷酸葡萄糖醛酸的患者中有些药物会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同时引起药物热。众多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物(伯氨喹)、奎尼丁、呋喃妥因和氯霉素类引起的药物热与此途径有关。此途径大概机制为,被溶化的血红蛋白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影响体温升高。

03

药物热的相关表现有哪些?

1)发热的最高体温平均值为38.5℃。

患者虽然发热,但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患者自己也无法解释发热的原因。

2)药物热出现的平均时间为7~10d。

比如: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物热的中位数是12h,平均6d;抗菌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6d,平均时间为7.8d;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6d,平均时间为18.5d;心血管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0d,平均时间为44.5d。(如:卡马西平在用药后12h~2年发生,但多数发生在服药后3~30d。)

3)热型表现各异。

包括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等,可能为无其他伴随症状的低热,也可能为伴畏寒和寒颤的「消耗」热。

4)有18%~29%合并有过敏性皮炎表现。

大部分皮疹以斑丘疹为主,有些患者伴或不伴荨麻疹。

04

药物热如何判断?

药物热的诊断十分复杂,而且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在确诊前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仔细的评估。当患者的发热无法用其他疾病来解释时,应该考虑为药物热,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fy/9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