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荨麻疹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基本信息PART/01
男,60岁。
临床表现:反复头痛4年,记忆力下降4个月,行动迟缓2个月。
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后,D-二聚体:ug/L(正常参考范围:0-ug/L);腰穿脑脊液压力:mmH2O。
影像资料PART/02△颅脑T2WI:双侧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多处粗大、扭曲的血液流空影(以左侧为著);左侧放射冠区异常高信号,边界模糊(考虑脑水肿);上矢状窦后部血流流空效应消失,呈高信号(红箭)。△颅脑T2WI:空蝶鞍(橙箭),“红箭”所指点状等低信号为垂体柄。△颅脑FLAIR:双侧乙状窦呈等高信号(红箭),左侧放射冠区可见边界模糊的异常高信号(考虑脑水肿)。△增强MRV:上矢状窦后部、左侧横窦-乙状窦未见显影;右侧横窦近端显影中段,右侧乙状窦内可见明显充盈缺损;双侧半球表面可见增粗、扭曲紊乱的皮质静脉影(以顶部为著);颅内静脉血液通过侧枝,经头皮静脉(红箭)和面部静脉(橙箭)引流出颅,这两组颅外静脉明显增粗。△T1-MPRAGE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双侧脑表面静脉明显增粗迂曲;“橙箭”所指是增粗的头皮静脉;双侧放射冠和基底节区可见多条迂曲的异常血管影(红箭和黄色虚线框),这些血管是脑深部静脉和表浅静脉之间的侧枝通道。临床诊断PART/031、脑静脉窦血栓(慢性期);
2、颅内压增高;3、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予以脱水降颅压和抗凝治疗后,患者症状部分改善。住院期间,虽经充分评估,但未能明确患者脑静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原因。
简评PART/041、此患者隐袭起病,慢性病程,症状逐渐加重,结合实验室和影像评估结果,诊断“慢性期脑静脉窦血栓”是没有问题的;脑静脉窦血栓相关的颅高压和脑水肿可解释患者的症状。特殊之处在于,此病例呈现了难得一见的,严重慢性期脑静脉窦血栓情况下的侧支循环多样性表现。
2、颅内和颅外静脉之间存在多种侧枝途径,如眼静脉、导血静脉、板障静脉等,当严重脑静脉窦血栓闭塞时,颅内静脉血液可通过上述侧枝途径引流出颅。本病例增强MRA除检测到多处脑静脉窦闭塞外,还显示了因代偿引流颅内静脉血液而明显增粗的头皮静脉和面部静脉。3、十分罕见的是,增强T1-MPRAGE序列除检测到因长期回流受阻而广泛增粗迂曲的脑表浅静脉外(T2WI上表现为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内迂曲增粗的血液流空效应),还清晰显示了脑深部和表浅静脉之间纤细迂曲的侧枝通道,这两者(尤其是后者)在急性脑静脉血栓患者中是难以观察到的。4、本病例表明脑深部和表浅静脉之间是有潜在侧枝通道的,然而却鲜有此类文献报道。推测此患者脑深部和表浅静脉之间侧枝开放机制是:脑深部静脉血液引流严重受阻,且其内压力高于脑表浅静脉系统,两者之间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后,促使潜在的侧枝通道开放,并随时间推移,这些侧枝通道管径逐渐增粗到影像学可见。5、增强T1-MPRAGE序列因其大范围三维扫描、分辨率高和信噪比佳的优点,已成为评估脑静脉系统疾病的重要MRI序列;如在本病例,增强T1-MPRAGE序列即清晰显示了细小的脑深部和表浅静脉之间的侧枝通道。原创作者:陈红兵
编辑:黄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