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整复外科与消化内科在保障抗疫工作的同时,成功抢救了一名面部动静脉畸形大出血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危重患者。患者陈奶奶今年70岁,多年来额部一直有一个红色搏动性大包。数日前,陈奶奶额部的这个动静脉畸形病灶突然破裂大出血,家属估算当时出血量超过“三斤”,还在从包扎的湿毛巾里往外渗。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只能以包扎压迫缓解出血量。鉴于病情危急,患者连夜由江苏省无锡市转运到上海九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团队急诊接诊后,积极开展抢救。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因急性动静脉畸形出血,急查血色素显示已经跌到只有平时的一半,生命安全一度危在旦夕。结合患者多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既往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等病史。林晓曦教授团队与麻醉等相关科室充分评估风险后,凭借丰富诊疗经验,快速收治,竭力为老人家争取生的希望。在手术麻醉科的精心配合下,整复外科华晨医师,杨希医师和贾赫尘医生在金云波主任医师和林晓曦教授的共同指导下,迅速精准的对关键性病灶进行了“定点清除”,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控制出血,封闭病灶。然而,就在患者麻醉复苏回病房后,整复外科三病区医护人员在对术后巡访时发现患者血压进行性降低,而此时病人浅表病灶无出血征象,且患者收缩压已降至只有50毫米汞柱,出现浅昏迷、休克等症状。华晨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能,急查血色素下降到仅4.1克,林晓曦教授快速指导团队迅速开展抢救工作,消化内科李雷主任也随即参与抢救。输血科徐恒仕主任全市范围内紧急调配用血。周燕春护士长,张昳丽护师紧急开放静脉通路,落实抢救医嘱。纷至沓来的脚步,指令清晰的医嘱,连同心电监护的报警声,在因疫情影响而静谧的整外三病区显得格外清晰和刺耳,监护屏幕上的数字更是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在整复外科、消化内科、手麻科、血库和输血科等同仁共同努力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好转。为进一步稳定患者病情,经消化内科主任孟祥军与林晓曦教授充分沟通后,经医务一处审核,针对特殊情况,完成了该患者的转科治疗。转诊过程中,整三病区周燕春护士长与内科庄雷岚护士长仔细安排,在风雨中,转运过程有序进行,陈奶奶被平安转至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内科庄护士长早已做好准备,迅速完成交接后,林晓曦教授和李雷主任在床边观察病情,制定后续的病情处理预案。经过近一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患者女儿激动地连声感谢医护人员。借助上海九院平台及整复外科学科实力,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DT团队在林晓曦教授的领衔下始终致力于疑难复杂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结合多学科联合MDT工作契机,与兄弟学科团队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位,牢守初心使命,在抗战疫情的特殊时刻,积极发挥多学科协作MDT的模式优势,全力救治危重病患,守护病患生命安全防线。
※本文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