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畸形的硬化治疗

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是最常见的低流速脉管畸形,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构成,病变与身体成比例生长,终身渐近发展,不会自行消退。静脉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约40%发生于头颈部,绝大多数为散发性,以口腔、气道和肌肉内多见。不仅影响面容,还可并发疼痛、溃疡、出血或压迫、侵及邻近组织结构,继之影响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甚至有出血窒息死亡的危险。

静脉畸形的发生部位可表浅,也可深在;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软腭、咽旁或口底。位置深浅不一,如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深紫色。其边界不清,扪之柔软,可被压缩,有时可扪及静脉石。当患儿哭闹或头低于心脏平面时,病损区明显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胀随之缩小,恢复原状,称为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静脉畸形多在出生时发现,病损体积不大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续发展、增大,可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如遇外伤、继发感染、突然内出血或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则可引起疼痛、肿胀、甚至出血。发生于咽旁、舌根、软腭的静脉畸形,可伴有吞咽、语言及呼吸功能障碍。静脉畸形可发生于肌组织内(如颞肌、咬肌、舌肌),称为肌间静脉畸形(intramuscularvenousmalformations)。有些则发生于面部解剖间隙,如翼腭窝、颞下窝等处,早期不易被发现。当头低于心脏平面时,血液迅速充盈于病变血窦内,致相应部位膨隆,肿块明显可见。静脉畸形也可发生于骨内,以下颌骨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鼻骨、顶骨和额骨。Sadowsky等将累及上、下颌骨的病变称为“中心性血管瘤”。下颌骨病变通常表现为无痛、生长缓慢的肿块,由于牙龈出血和(或)颊侧骨皮质膨胀、骨质变薄,可见受累牙松动、间隙扩大。颌骨内静脉畸形(intraossesvenousmalformations)的首发体征可能是拔牙后大出血,进一步X线检查,可发现皂泡样或蜂窝状骨改变;除直接骨内受累外,还可表现为骨肥大和(或)变形,可由机械、生理和发育因素造成,软组织肥厚也较常见,尤其在病变弥漫者。显微镜下可见骨组织间有大量出血扩张的静脉。

磁共振(MRI)是确诊静脉畸形范围和辅助制订治疗方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或称为金标准。静脉畸形在MRI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的实体团块,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均匀的团块影。大面积静脉畸形常伴有静脉石,结石在CT上显示较好,为散在的高密度钙化影;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

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硬化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电凝治疗、电化学治疗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硬化治疗(sclerotherapy)已经取代手术治疗,成为当今静脉畸形的主流治疗手段,可作为单一的治疗方法,亦可与手术、激光等联合应用。对于大范围病变,硬化剂注射的次数多,治疗后复发的机会较大,其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变,改善外形和功能。对于大型、复杂病变,经常需要几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硬化剂注射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病变范围广泛或回流速度较快的静脉畸形,在注射药物前选择性结扎与病变相关的血管,或病变周围缝扎阻断血流,或将药物与组织胶混合,均可增加药物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另一方面,硬化剂注射常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缩小病变、减少术中出血,或作为手术、激光治疗后的辅助措施,进一步处理残留病变。

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与硬化剂类型、剂量、病变类型、范围等有关。

硬化剂治疗的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中毒反应、皮肤黏膜坏死以及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硬化剂注射可致皮肤或黏膜坏死,发生率约10%,可能是由于用药量大或药液渗入皮下、黏膜下组织。少数患者注射过程中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神情变化,并做好开放静脉通路、抗休克、抗过敏等急救准备。

转自《好大夫在线郑家伟主任医师》

医院血管外科丁语编辑整理

血管外科丁语

赞赏

长按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l/2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